鵝口瘡的原因與預防
小姨子的同事的男寶寶,一個多月大,最近食慾變差,煩躁不安,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。
有帶去給醫生看,發現這位小弟弟的舌頭、上顎、口腔內側,有許多白色的斑塊
醫師說,這是鵝口瘡
小姨子就問我這麼姨丈囉,甚麼是鵝口瘡,該怎麼辦阿
鵝口瘡~好發於新生兒和3、4個月大以內嬰兒
出現鵝口瘡,要做好個人衛生,並勤幫寶寶做口腔清潔
若影響到食慾、活力,應就醫接受治療
鵝口瘡是甚麼? 好發於小嬰兒、免疫缺乏病人
其實,小姨子不用擔心,鵝口瘡在嬰幼兒很常見
尤其出生滿月以前,3、4個月的嬰兒也容易出現,
這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主食是奶水,同時他們的口腔是潮濕溫暖的環境
加上還沒吞下去的奶渣,這是白色念珠菌最喜歡的環境
因此,這個年紀的孩子,最容易被白色念珠菌感染導致鵝口瘡
隨著年紀增加,抵抗力越來越好,發生率會逐漸下降
除了嬰兒之外,早產兒,氣喘的小朋友,免疫功能不全的成人患者
因為常使用抗生素,類固醇或其他藥物,也較容易得到鵝口瘡
家長如何區分鵝口瘡與奶渣?
小姨子又問姨丈,可是同事的男寶嘴巴白白的,看起來像奶渣阿~~
為什麼醫師說是鵝口瘡,不是奶渣哩
姨丈回答,先前有提到,鵝口瘡是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
而什麼是白色念珠菌呢?它是很常見的黴菌,從嬰兒時期即存在體內
包括皮膚,胃腸道,口腔等地方,會和身體形成一個平衡,平常都是和平相處
然而當身體的免疫力下降時,或是因為藥物等原因照成不平衡時就會造成他的生長
白色念珠菌喜愛攝氏溫暖又潮濕的環境,嬰兒兒的口腔很適合白色念珠菌生存
加上小嬰兒喝完奶,嘴巴裡頭的奶渣提供白色念珠菌足夠的營養
是生長的最佳溫床,這就是醫師特別叮嚀家長餵完奶要清潔口腔的原因
鵝口瘡多出現在舌頭、上顎、口腔內側,跟奶渣很像,到底要怎麼區分?
只要用壓舌棒輕輕一刮,奶渣很容易被刮除
但是鵝口瘡就不容易清除,假如太用力刮或摳
可能造成出血,進而加重疼痛感
鵝口瘡的症狀:疼痛造成食慾、活力變差
小姨子又問我,那鵝口瘡會怎樣,不就是白白的嘴巴嗎~~
姨丈回答小姨子,寶寶有鵝口瘡,家長照顧過程會發現跟它的同事一樣
孩子食慾變差,奶量變少,以及因疼痛造成不舒服、哭鬧、煩躁不安
嚴重時如果整個口腔都有,可能拒絕進食
狀況比較嚴重的小寶寶,檢查會發現除了口腔之外,可能連食道都有
不過很少有這麼嚴重的案例,假如有,必須懷疑是否免疫功能出現問題
爸爸媽媽照顧嬰幼兒過程,最需要注意的是食慾、活力狀況
兩者都出現異常就應該就醫
輕微的鵝口瘡即使不處理,大約一兩個月會自然消失
通常打預防針時,醫師會檢查並告知家長寶寶有鵝口瘡,爸爸媽媽會特別注意
如果狀況完全沒改善,食慾也變差,多會積極就醫進行治療
也有些家長採取不處置,隨著寶寶抵抗力變好,鵝口瘡自然會痊癒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