甚麼是發燒~











來認識一下發燒~

首先,要知道怎麼量體溫,體溫的測量有很多方式,

目前電子體溫計適一般家庭最常使用的,

2008年7月1日環保署公告「限制水銀體溫計輸入及販賣」

(環署廢字第0970021484號),台灣現已經停止生產水銀體溫計。





體溫的測量,有許多不同的部位,以下一一的介紹。

肛溫:

最接近人的中心體溫。


口溫:

通常會比中心體溫低0.5°C。

測量前不宜喝熱水或是冰水,以免誤差。


耳溫:

耳溫會稍微低於中心體溫,

三個月以下的嬰兒,誤差會比較大。

中耳炎或是耳垢過多會影響準確度。


腋溫、背溫:

會比中心體溫低大約0.8°C

視測量皮膚表皮溫度


顳溫、額溫:


可能會低估體溫。

用手去摸皮膚來判斷發燒是最不準的~雖然很多媽媽一摸就知道孩子有沒有發燒 XDD





發燒的定義:中心體溫 ≥ 38°C

或者,你量到的任何一種溫度大於38°C(這樣比較好記)



為什麼會發燒:

位於下視丘的體溫調接中樞,因為發炎反應或是其他免疫反應,

引起體溫定位點上升,這就是發燒的原因。

另外,體溫過高,需要和發燒作鑑別診斷,體溫過高是因為環境太熱,

而且衣服包的太緊,散熱部加,中暑等等,不是因為體溫定位點上升導致。


發燒後,對人體有甚麼影響

體溫定位點上升後,人體會覺得自己很冷,

如果突然上升,會引起身體發抖、寒顫,同時週邊血管也會收縮以減少熱量喪失,

因此,也會造成四肢冰冷的現象。

可以在發燒體溫上升時,將孩子減少被蓋。身體發抖寒顫時,增加衣物。



適度的發燒,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,

但是,也會增加人體熱量、氧氣、二氧化碳製造量、心輸出量。

因此,有研究指出,退燒藥可能會因此而壓抑免疫反應。

至於一直發燒會不會燒壞腦袋,這一直很很多人的噩夢。

除非是腦炎會是腦膜炎,否則41°C以下的發燒,不會對人體有直接傷害。




退燒時機:

如果因為無法散熱導致的體溫過高,如中暑等,應該要積極的用物理方法退燒。

如果,因發炎反應,例如感染症,免疫反應導致的發燒,

根據兒科醫學會的建議,以下的患者可以在38C以上時給予退燒。

1. 慢性肺病、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 2. 有心臟衰竭之心臟病或發紺性心臟病 3. 慢性貧血 4. 糖尿病與其他代謝異常 5. 曾有熱痙攣 (febrile convulsion)或曾有癲癇發作的神經系統疾病 6. 孕婦 7. 其他因為發燒而有不適症狀者






退燒的方法:


物理退燒法:

冰枕,冰毯,退熱貼,溫水拭浴貼這些適合用在中暑,中樞熱,脫水等造成的體溫過熱,

不適合用在代謝異常,慢性心肺疾病,慢性貧血的患者。

靜脈點滴注射法:

對於發炎反應引起的發燒效果不大,如果過度給予點滴,甚至可能會造成水中毒。

對於嚴重脫水,食慾大幅下降的孩子,點滴補充會有幫助。

藥物退燒法:

1. 普拿疼,安加熱, acetaminiphen

過度使用會造成肝衰竭,長期使用會傷害腎臟。

2. 阿斯匹靈與水楊酸

不可以在18歲以下孩子當作退燒藥使用。可能會引起雷氏症候群。

3.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 NSAIDs  ,依普芬

副作用有腸胃不適,消化道出血,影響腎功能等等。



詳細使用還是藥與兒科醫師討論~



本文參考兒科醫學會建議


追蹤IG:



沒有留言:

技術提供: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