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鼻塞的各種原因與解決方法~



最近天氣很冷颼颼,很多寶寶因為鼻塞或是咳嗽而帶來門診求診,

很多爸爸媽媽都在問,為什麼會鼻塞,流鼻水和咳嗽呢~

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~~







為什麼會鼻塞?


寶寶鼻塞,流鼻水,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

細菌病毒感染或是過敏等,造成鼻黏膜腺體持續分泌液體。

當鼻涕、黏液分泌物等在鼻腔裡,時間久了水分蒸發、凝固,

且因上述的發炎反應造成鼻黏膜水腫、孔道變小,

鼻涕等分泌物更難流出,就容易阻塞而造成鼻塞。

挖出鼻屎可以緩解鼻塞嗎?


挖鼻孔只是摳掉鼻腔表面的分泌物,但分泌物會持續製造;

而且挖鼻孔有可能會造成鼻黏膜受損、使組織液分泌更多,

反而會加重流鼻涕與鼻塞的症狀,因此挖鼻孔並不是一個解決鼻塞問題的好方法

如果寶寶的鼻子分泌物落在鼻孔外可清楚看到的地方,

爸爸媽媽可用棉花棒沾凡士林或是水輕輕移除分泌物,也不要挖太深。

如果擔心寶寶亂動可能會傷到寶寶,其實也可以不挖鼻孔,

只需要在幫寶寶洗完澡後,趁著鼻腔黏膜還濕潤時,將最外層的分泌物,

用棉花棒清除即可。


各種鼻塞的類型與緩解方式


生理性鼻塞


0~6個月的寶寶,鼻軟骨未發育完全、鼻子較塌、空間較小,

較可能出現生理性鼻塞;通常6個月以上生理性鼻塞會逐漸改善。

這段時間的寶寶,因為較易生理性胃食道逆流,

餵完後奶後,寶寶躺著睡覺時,奶渣較易跑入鼻腔;

或是大人餵奶姿勢不佳,寶寶吃奶較急,牛奶易從口鼻溢出來;

或是寶寶打嗝時,有可能使牛奶從食道往上噴溢到鼻腔,

這些因素皆可能導致寶寶出現生理性鼻塞。

(但即使打嗝時奶不慎從鼻腔溢出,大人也不可因此就不拍嗝。

這是生理性的反應,大約6個月~1歲後,大多會逐漸自行緩解)。

怎麼做可以讓鼻腔分泌物軟化


分享一些方法可以濕潤鼻腔,讓分泌物軟化、變稀,較易流出或清除

(以下方式任何年齡皆可嘗試):

1.洗澡時,空氣中溫軟潮濕的水蒸氣可以濕潤鼻腔黏膜,

這時候,可以用輕輕的使用棉花棒沾凡士林輕摳鼻孔淺處的分泌物

(不要深入2公分以上);

2.寶寶睡著後,滴入1、2滴生理食鹽水在寶寶的鼻腔,使鼻腔的分泌物軟化,

再用棉花棒輕輕移除淺處的分泌物。

3.不想挖寶寶的鼻孔,可以用毛巾沾溫水溫敷寶寶的鼻腔大約3~5分鐘。

溫度大約與洗澡水同溫即可,大約40度以下。

4.使用蒸鼻器,通常比較安全。


喉頭軟化症


喉頭軟化症,或是軟喉症很常見,大約有6成以上的寶寶都有這個現象。

喉頭軟化症大約90%為正常的生理現象,

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年紀的寶寶喉嚨較小,較軟導致,

隨著年紀變大,喉嚨變粗,較硬以後,聲音會漸漸變小聲~

這好發於4個月以下的寶寶;4~10個月稍微少一些;10個月以上大多會自行改善。

如果1歲以上還有喉頭軟化症,要請醫師幫寶寶檢查看看是不是有其他結構性的問題。

如果影響到呼吸,餵食,甚治要請專業醫師評估是否做雷射、支架或手術治療。

緩解方式


喉頭軟化症所引起的鼻塞聲,大致上沒有有效的緩解方式

但由於大多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改善,所以不用太擔心。
 
年紀小的寶寶之所以有喉頭軟化症,大多因喉頭軟骨尚未發育成熟、易塌陷所致,

症狀為有鼻塞聲、呼吸較大聲、甚至聽起來有點像小豬、鴿子叫

但趴著時類似於小豬叫的呼吸聲音會變小聲,甚至聽不見。

但是「不能因此而讓寶寶趴睡,趴睡較易使寶寶窒息,而可能發生嬰兒猝死」


病理性鼻塞


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鼻黏膜腫脹,

常見的病原體例如:流感病毒、鼻病毒、腺病毒、肺炎鏈球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…等,

以上感染容易使鼻腔流鼻涕與導致鼻塞,任何年齡皆可能發生。

這些感染導致的鼻塞,通常大約1~2週左右症狀才會緩解。

緩解方式


可嘗試前述生理性鼻塞的緩解方式,再加上輔以藥物來緩解不適症狀。

使用藥物來緩解不適,可以很快速的讓症狀消除,但是感染後是需要一段時間,

讓身體慢慢恢復。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還是要勤洗手,少出沒人多擁擠環境。

如果不得以要出沒人多地方,使用娃娃車的寶寶要蓋住,避免飛沫傳染。

如果大一點的孩子,可以戴口罩。

萬一還是受到感染,要多喝水,多休息,提升抵抗力。

大多數病毒感染後並無特效藥,多是症狀治療,避免二次感染;

但如果是細菌感染而引起,鼻子持續1週流出黃色或綠色的濃鼻涕、發燒、鼻竇腫痛、

鼻翼兩側壓痛,就可能是鼻竇炎,最好以抗生素治療。

鼻塞用藥有時候會使用麻黃素,但是,2歲以下的寶寶使用麻黃素,

可能會造成心悸、興奮不睡覺等副作用。

因此,千萬不可以自己到藥局拿藥,要找兒科醫師看診,

醫師會根據寶寶的狀況而開立合適且安全的藥物種類。


過敏性鼻炎所導致的鼻塞


如果寶寶有過敏體質,在1、2個月大時,較易溢吐奶與拉血便,或是腸絞痛;

6個月~1歲時,會有異位性皮膚炎(但年齡也因人而異,也可能更晚);

2、3歲時,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、因而有過敏性鼻塞,這是過敏的演進歷程

有過敏體質的寶寶,鼻黏膜較易受到外界因素所影響,

例如:空氣汙染、塵蟎、二手菸、溫度變化…等,更容易引起鼻黏膜腫脹與鼻塞。

這些症狀常發生在每天早上起床、晚上睡前(起床時與睡前接觸冷空氣,可能就會鼻塞),

但其他時段也有可能發生,而且常為長期慢性鼻塞。

緩解方式


1.戴口罩、穿長袖衣服,避免接觸PM2.5。

2.開空氣清淨機

3.床單、被套與窗簾等定期更換與清洗。

4.多餵母乳;如果無法餵母乳,則可考慮水解奶粉。

5.尋求醫師協助,視情況開立安全有效藥物來緩解症狀。



鼻息肉、鼻中膈彎曲等結構問題

 
鼻息肉通常會引起單側或雙側鼻塞;鼻中膈彎曲則大多會引起單側鼻塞。

這兩樣主要是先天結構問題或後天不斷刺激導致,

例如,每天非常頻繁地挖鼻子,可能會使鼻息肉增多,

如果鼻息肉愈長愈大,越長越多;鼻中膈愈來愈歪,都可能使鼻塞更嚴重,

等孩子國高中以後,與醫師討論是否要做手術來改善。



異物塞鼻腔


以前在兒科急診工作時,有好幾次的經驗是,

寶寶拿小珠子或是小玩具塞入鼻孔深處,導致一側的鼻孔無法呼吸。

這時候要盡快了解寶寶是拿甚麼東西塞入鼻腔,如果爸爸媽在家裡面遇到相同狀況,

可以儘快將寶寶送到醫院。儘早取出異物。

但是可以的話,還是請爸爸媽媽要預防保寶可以輕易拿到這些危險的物品。


有哪些錯誤的做法必須避免?


爸爸媽媽直接用嘴巴吸寶寶的鼻水:口水有許多細菌,這樣做可能反而會使寶寶生病;

吸得太用力,也可能造成寶寶的耳膜受到傷害。

爸爸媽媽挖寶寶的鼻子挖太深:如果挖太深、超過2公分,太用力、太頻繁,

可能會使鼻黏膜流血、腫脹,更容易鼻塞。

塗仿間青草藥膏:2歲以下的寶寶鼻塞,薄荷膏、青草膏這些在2歲以下寶寶禁用!

這些藥膏有可能,刺激神經而可能反而抑制呼吸。

此外,有些含有樟腦成分,萬一寶寶有蠶豆症,會引起黃疸、溶血,甚至死亡。

給小寶寶使用鼻噴劑:大多數鼻噴劑的建議使用年齡為6歲以上,不適合嬰兒使用。

要詢問兒科醫師,請他給你建議。

要怎麼幫寶寶吸鼻涕?


吸球:0~6個月可用吸球吸出鼻涕與分泌物(但不宜深入鼻腔超過2公分),

吸球通常比較溫和,且6個月以下的寶寶鼻孔較小、黏膜也較脆弱,大力吸可能會流血。


吸鼻器:6個月以上可考慮使用電動吸鼻器,但也不宜深入鼻腔超過2公分。

但無論是吸球或電動吸鼻器,如果寶寶會害怕、掙扎,大人也不用一定要將鼻涕吸出,以免寶寶可能因害怕掙扎而傷害到鼻黏膜。

頭部外傷後流出清澈鼻涕要注意

如果寶寶有頭部外傷後,鼻子持續流清澈液體,有可能是腦脊髓液,要盡快就醫!!!

沒有留言:

技術提供:Blogger.